2012-11-02

商業周刊讀來很膩:態度和角度

我從不投資台灣股市的個別股票,也從不主動看報章雜誌的個股新聞,如此一來,台灣財經類報章,吸引我的內容很少。家裡訂了商業周刊,在家無事時隨手翻閱,但我必須說,即便是這麼無意識的瀏覽,我還是常被商業周刊惹惱,並不強烈但就是不痛快、膩。當下常有一股念頭要大寫特寫反駁它,但人一天就24小時,時間有限下,最後都沒實現。這篇嚐試之作,我試著紀錄閱讀本週的商業周刊,引起我不快的梗。

文不對題:我討海,我年薪千萬!
內文卻是:三年一度的分紅獎金,一千八百萬元!

有人駕船歸來,也有人搭機從關島飛回小琉球 ... ... 阿宗,資歷超過十年的船長,他的漁船比阿凱大一號,一趟可裝兩百公斤的鮪魚,因為剛從船東手上領到三年一度的分紅獎金,一千八百萬元! 算一算,他的平均年薪高達六百萬元,是大學畢業生起薪的二十倍。
1.) 誇大的標題和內文根本對不起來,內文的三年1800萬元,和標題的年薪千萬,是怎麼回事。2.) 談到錢和財富,就順便損一下"平均"的大學生薪資,用錢羞辱讀書人,是何必呢?!3.) 這篇其實是個不錯的故事,讓讀者瞭解漁業和從業人員的生態,但為何標題的切入點,讓人如此厭煩。 

立場怪異:國安基金假護盤真倒貨 年賺37億
內文責怪財政部部長張盛和暗示,國安基金有機會進場護盤,卻沒有動作。
...... 從四月中到十月中,曾銘宗數度表示,沒有針對國安基金是否加碼或退場,做出最新授權。 
十月十五日,國安基金最新財報揭露,截至今年九月底共獲利三十七億三千萬元。
但也提到根本未符合進場要件:
國安基金條例第八條規定,因為國內、外發生重大事件,國際資金大幅移動,導致資本市場失序或損及國家安定,得經委員會決議後得以近場。國安基金委員會成員、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說,目前台股下跌並非這種情況,而是基本面問題,沒有達到進場條件。
卻替股市多方投資人叫屈:
台股慘澹無比,從四月十二日財政部推出證所稅版本至十月二十六日,總市值已蒸發逾一兆五千七百億元,若以實際交易戶約一百零五萬人計算,平均每位股民「失血」一百五十萬。不少人大罵,政府左手推動證所稅,右手賣股調節,全然不顧股民死活
整理的表格暗示「國安基金賺錢,股民賠錢」:
國安基金進場,績效賺多賠少
1.) 明明沒有達到進場條件,又為何相信官員模糊的暗示。2.) 國安基金按規矩就是在危難時進場,事態未發展到不可控制,危機入市獲利,天經地義,何怪之有。3.) 股市多方、空方都是投資人,而且投資本有風險,為何替多方投資人叫屈。

莫名的比較基礎,炒作怨恨:沒虧待!公務員待遇優於民間35年
全文用馬英九和郭台銘的職涯歷程作比較,已經有點怪了。全文重新在這個圖表:
比較高考公務員薪資、普考公務員薪資、工業受雇勞工平均經常性薪資

民國 64 年 民國 74 年 民國 99 年
工業受雇勞工平均經常性薪資 3,199 12,445 34,314
普考錄取公職薪資 2,725 11,300 35,200
高考錄取公職薪資 3,680 15,070 42,025
(Source: 商業週刊、PTT)

商週痛陳:
公僕起薪民國 64 年比勞工多 15%,民國 74 年比勞工多 21%,民國 99 年比勞工多 22%。


1.) 考進高考的是大學以上畢業生,拿他們的起薪和工業受雇勞工的平均值相比,可比嗎?2.) 我想大家都忘了,「勞工」是一群歧異度很大的集合名詞,900多萬勞工裡,包含了張忠謀,也包含了領基本工資的艱苦人。這場炒作憤恨的論戰,沒有將矛頭指向稅負不公,卻讓領 42,025 和 領 34,315 的吵得不可開交,在我來看,兩邊的普通人都過得很艱苦。

是非不明的態度:如何善終?台商退場三套SOP
內文寫道:
以加班費來說,台商的慣性是壓低薪資,再用加班費迫使員工超時工作,又常用所為的「綜合工時制」(以一季或一年為單位),來規避假日加班要多付1.5倍至2倍工資的規定。....
不光是工資,還有雇主應負擔的「五險一金」,合計占工資30%到50%,在法制寬鬆的珠三角地區,台商經常提撥不足,退場時通通要補回,一毛錢也跑不掉。....
...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一走了之,因為2009年江陳會簽訂「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後,只要中國法院判決確定,就可以跨海求常,扣押台商在台資產。現在中國勞動律師們已經在虎視眈眈,等著狠咬這些台商肥羊。 
 員工難打發,更難的是稅務。....而珠三角外銷型中小企業幾乎百分百有逃漏稅問題,現在要退場,光是透過海外子公司做各項交易、境外所得如何補課稅,以及仍在保稅監管期中的進口設備要如何處置等,就可以整死一堆台商
是的,二十年前的大遷徙又將展開。只是這回,滿鬢風霜的台商累了,但誰能幫他們闖一條回家的路呢?
 通篇看來不就是不守法的結果嗎?為何要人幫呢?

- Cool Head 冷頭

1 意見:

  1. 一語道盡每週看商周的心得,每次看每次翻白眼...

    但還是看的原因只剩下:因為也沒甚麼中文的財經期刊可看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