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6

誠誌投資通則 (一)


誠誌的讀者們,看了幾篇名人的投資 N 要點之後,會發現這幾個名人投資法則,都大同小異 (打呵欠)。濃縮我們的投資管理經驗,加上直言不諱的評註,寫成投資通則,希望對一般的投資大眾有實質幫助。



只要開始有儲蓄,有財務餘裕的一天,你就逃不過管理財富的任務。把錢擺在定存、活存,選台幣存款、外幣存款,都是投資決策。

別逃避了,從認識不同的投資產品開始,像玩撲克牌遊戲,先了解遊戲規則。這是投資最簡單的一環,但很多人連這個基本功都作不足,就下場跑跳,遲早出錯。買一本投資學的課本,認識最基本的投資商品的 (雖然裡面有些陷阱,尤其是評價理論的部分,跟現實脫離太遠) 。如果你對投資產品的 Spec 還不熟,先別去看一些海龜投資法、技術分析、巴菲特、程式交易...這類偏操作技巧的書,絕對讓你省走很多冤枉路。

- 主要的資產類別:存款、股票、債券、外匯、商品、不動產
- 常見工具:股權、債權、期貨、選擇權、窩輪 ( warrant 台灣叫權證? )

可以組成多種交叉組合,但基本常識真的不難。不需要念財經才能懂,只要看得懂任何一種操作手冊的人,都能懂。你的錢,需要你用心灌溉。

沒有人比你自己更重視你的錢,別把心和腦交出去。不懂的不要碰,那不是你該賺 (虧) 的錢

資產300 萬以下的由理專服務、3000萬以上的由私人銀行服務、幾十億的由私人銀行團隊服務,但不管是哪一種,這些金融業務員都承擔來自公司的銷售壓力,不可能完全客觀、交心的替你全盤考慮你的個人財務狀況。在交給「專家」之前,你必須學習基本的常識,有足夠的判斷能力。若遇上好的機會,只有那些你真的懂,有信心的產品和投資,路經一些波動,你才抱得住。這並不是批評金融業的人不可靠,或金融業沒附加價值。其實,作為基金經理人,我們也很怕遇到對我們的投資方法(項目)完全不清楚的客人。

常見誤區:如果你買的是股票型共同基金,大盤大跌時,基金不虧錢,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法規規定,股票型基金必須70%投資股票,60%投資在基金名稱表示的投資區域/市場/標的。如果你買的是債券型基金,不要只看息收,以為本金不會虧損。如果你承作了澳幣定存,不要只看配息,忽略了匯兌的風險。如果你買了儲蓄型保險,別忘了提前解約的罰則有多高。如果你買的是避險基金/CTA,除了少數選擇權策略為核心的避險基金/CTA,市場盤整的時期,也很難期待它們會有很好的績效。作為投資人,要有基本常識,才能合理預期你所投資的標的的表現。更別說一些複雜的產品,你不知道金融機構怎麼包裝它,成本有多高,油水有多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保本、保證、避險都需要成本,這些成本絕對會反映在你所買的產品上,由你買單。追求穩定和追求高報酬是互相衝突的事情,你要懂得自己對風險的耐受度,選擇適合的產品。基金經理人和你一樣,頂多比你經驗老道一些,但你我都不是神,不可能週週穩定賺錢。

手續/管理費用是絕對的損失

長年研究顯示,共同基金打敗大盤的比率很低(註),但費用很高(1.5% ~ 4%/年),投資人應該慎重考慮用 ETF 替代共同基金、投資型保單這些疊床架屋,好幾層收費的產品。台灣券商的複委託收費相當昂貴,作為投資人,如果你想投資國外的產品,應該慎重考慮尋找國外的券商,比較各項收費和財務穩健度,再做選擇。而在台灣的外商收費通常比本土的高,如果非絕對必要的項目,宜多比價。前述的幾個項目,聽起來很瑣碎,可是精算起來,你會很驚訝金額有多大。如果你投資共同基金 10 萬,沒有申購贖回,ETF 和共同基金的費用至少相差 1,000元 (1%) 以上,若有申購贖回,差異會更大,夠你買三四本好書。\r\n</p>\r\n<hr

註:投資人和報章對績效的評估週期越來越短,基金經理人保住飯碗的最好策略,就是貼近大盤,以避免落後大盤太多,工作不保。而共同基金的收費高,尤其是銷售和通路費用,長此以往,就造成共同基金難以打敗大盤。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