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2

寬鬆政策幫不到中小企業

無論是在中國、美國或是台灣,比起受政府關愛的大型企業,中小(微型)企業的處境更顯艱困。中國的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貸款,寬鬆政策與它們無關。台灣和美國的中小企業不乏融資管道,且利率水平很低,進一步寬鬆,無助改善銷售低迷。經濟、財稅政策的不穩定性,影響企業主對未來的信心。


(資料來源: Ed Yeardeni)

中國每年都有 35% 的中小企業倒閉,其中 6 成是因為企業融資困難,超過 4 成的中小企業貸款無門。即便獲得貸款,44.3% 的貸款融資期限僅 6 至 12 個月,源自於中國金融發展落後於實業發展的需求。中國中央將金融權力集中,不允許民間興辦銀行,中國的金融滲透率大略等同台灣開放民間設立銀行前。多數中小企業與放鬆銀根無緣,因為它們從來跟銀根無關,所以中國光是轉向較為寬鬆的政策,也不能解決中國中小企業的問題。

美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和中國中小企業大不相同,融資和利息負擔不成問題,但銷售疲弱、2012年以來稅務負擔增加、政府監管及法規日趨嚴格、經濟和財稅政策不確定性增高。因此,可以預見 QE 對提振中小(微型)企業的士氣,和提振它們對未來的預期,沒有實質幫助。

台灣的中小企業雇用了 78% 就業人口,總銷售額卻僅占全國銷售額的 30%,且逐年下滑,與世界多國相較,銷售的占比都屬偏低,代表中小企業的經營績效和競爭力普遍較差,中小(微型)企業面臨外界競爭嚴重,加值能力有限。許多中小企業規模可能過小,難以與大資本的企業競爭。中小企業從業人員雖占 78% 就業人口,但其中的 23% 是雇主、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工作者,創業者的雇用家屬以外的人數,僅占總就業人口的 55%。

台灣近期重大金融、經濟、稅務政策搖擺不定,亦增添中小企業經營的難度。除此之外,台灣的金融滲透率與美國相若,且利率水準極低,因此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勢必不如中國嚴重。

- Sailer 圖航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