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透露:十二五金融改革規劃將涉及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等諸多戰略及戰術層面變革。中國目前的金融自由化歷程和台灣1980s、1990s有幾分相似:(1) 利率自由化、(2)資本帳開放、(3)匯率自由化。本篇將回顧台灣金融自由化歷程,歷史是否正在中國重演?
(1) 利率自由化:
台灣:1989 年 7 月台灣銀行法修訂後,利率完全自由化,自此台灣的銀行業利差就不斷的縮減,1991年允許民間銀行設立後,銀行業的競爭加劇,金融服務的普及度提高,貸款成長顯著,房貸占GDP比重不斷攀升,從10%左右提高到2012年約占50%;目前中國房貸占GDP比重僅10%左右,利率自由化之後,存貸利差降低將有利於一般民眾及中小企業的融資和貸款。而台灣1989年利率自由化,不動產市場先是上揚3年,接著就迎來不動產10年的下跌循環。中國:中國目前金融機構組成仍然以國營股份制為主,台灣在開放民間設立銀行業之初,前五大國營金融機構市占率超過60%,開放15年後仍未打破公營體系主導的市場結構,中國選擇此時開放,或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公營體系主導的金融市場,中國中央調控的能力仍然很強,因此此時開放利率自由化,或許尚不至於讓不動產價格失控暴漲。
(2) 資本帳開放:
台灣:1992 年 10 月允許個人一年可自由匯出/入 500 萬美元,1993 年 8 月公司行號比照個人額度,1997 年 6 月提高公司行號結匯額度至 5000 萬美元,QFII單一帳戶投資上限30億元。台灣目前也還不算資本帳完全開放,央行仍有許多暫行措施和手段在匯率面控管大筆資金的進出,台灣資金大筆投資海外仍需經過政府投審會議決。
中國:中國的開放方針是採用先開放資金進入中國,接著才是開放資金離開中國,先開放直接投資,實業相關投資,最後才是開放金融資產與不動產投資。中國主要管制資本帳的型式有兩種,一是跨境資本交易管制,另一是在匯率環節的管制,和台灣如出一轍。所以,可以預期這樣的開放措施會是循序漸進,長期緩慢的過程。
(3)匯率自由化:
台灣:1978 年 7 月放棄新台幣盯住美元的制度,實行機動匯率管制,1978 年 8 月開放遠期外匯買賣,1978 年 12 月設立外匯交易成立,機動匯率管制是由央行代表和央行指定的五家銀行負責人共同成立匯率議定小組,由小組訂出每天的中心匯率,並規定匯率每日變動不得超過前一營業日中心匯率的+/- 0.5%,直到 1989 年台灣政府才讓台幣價位更大程度由市場供需決定的浮動匯率制。台灣從有限浮動的機動匯率管制過渡到浮動匯率制共歷時11年,最大升幅階段發生在機動匯率時期,央行開始改採浮動匯率制之後台幣反而從 25 貶至 2003 年的低點 35。
中國:所以,中國選擇此時規劃放手讓人民幣從有限的浮動匯率制,改成更大程度由市場供需決定,或許反映中國政府並不擔心此時開放會讓人民幣大幅升值。
結論
中國金融體系進入調整期,官方可能對於熱錢大筆進入中國炒作的恐懼降低,因此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擴大利率和匯率雙率自由化的程度,中國金融業的服務規模可望進一步擴大和深入,對於相關從業人員的長期職涯發展是絕佳的機會。若就台灣經驗和中國改革慣性推論,短線炒作中國的機會恐怕已經喪失,風險也高。很遺憾,台灣大規模開放金融業赴陸時機,極可能又錯了!! 台灣宿命?
- Cool Head 冷頭
0 意見:
張貼留言